歡迎光臨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網站地圖發布者: 沃博 時間:2023-05-18 14:28:19
1、 ISO9001:2000標準中(以下簡為“標準”),8.2.3條款原文是:“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并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確保產品的符合性”,這里,“質量管理體系過程”按照該標準4.1之“注”的提示,應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和測量有關的過程。也就是說,“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應包括對管理者過程、產品實現過程和支持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2、 實施“過程的監視和測量”,首先應按照標準4.1條款的要求,對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進行識別,并明確其在組織中的應用,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確定所需的準則和方法,以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然后還需要策劃對過程能力的要求,不同的過程,其過程能力也不同,如管理者過程的能力指管理者的管理水準、組織指揮能力、工作效率等等;如產品實現過程的能力指生產能力和對產品的質量保證能力,包含了相關的儀器設備、工藝方法、人員水平、環境條件、材料器件等因素。
3、 對于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標準中并未要求針對全部過程進行,可有選擇的進行,且監視可以是實時的,而測量則是在必要時進行。
4、 “過程監視和測量”與“內審”相比是存在區別的。在一定程度上,內審可以作為實現某些過程的監視測量的方式和手段,但在主要目的上,內審是為了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即體系是否符合策劃的安排、標準的要求、及本組織所確定的對體系的要求;體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實施和保持等。而“過程監視和測量”是要求使用適宜的方法,證實某一過程實現所策劃結果的能力,過程能力的提高是組織提高管理水平的先決條件,更應引起重視。舉例來說,對于制造業,通過應用統計技術(如控制圖、直方圖等)對過程能力指數CPK進行監視和測量,達到了解掌握過程能力,有效控制產品的質量趨勢的目的,這就屬于對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5、 “過程監視和測量”與條款8.2.4”產品監視與測量”的關系。對于一般制造業,這兩個條款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而對于一些服務行業,例如物業、旅游等行業,其過程和產品(提供的服務)往往不易分開,過程的進行和服務的提供是同時的,因此,對于服務規范、服務提供規范、服務質量控制規范,應有過細的描述,甚至對服務執行人員的每一個動作、表情、所使用的語言都有作業指引規定,才能保證提供的產品--服務的規范性和一致性。例如,對保安人員的言行規范,各物業公司都制定得很具體;又如東京迪尼斯樂園,僅對服務生的禮貌規定就有27項。在這種情況下,條款8.2.3和8.2.4就可以結合進行,而不必一定分開實施.,實際上,對“服務”這一產品,過程的監視比過程的測量更重要。
6、 “過程監視和測量”與條款7.5.1e)的關系。應該說,這兩個條款的側重
7、 面有所不同,如上所述,8.2.3“過程監視和測量”適用于體系所有過程能力的證實,而7.5.1e)則是指為了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對提供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ISO9001監視和測量如何實施
1、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審核
按審核對象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質量管理體系審核、過程質量審核、產品質量審核和服務質量審核等。
進行過程質量審核一般從分析人、機、料、法、環、測入手。有的過程還要實施測量,在獲得必要的數據后,再應用統計技術進行處理,得出結論。當過程未能達到笄的預定目標時,要針對其原因制定糾正措施,提高過程的能力。
2、過程驗證
過程驗證的方法很多。在制造業,每一道工序就是一個過程,有些過程只涉及一道工藝。驗證方法主要有:
a、工藝試驗
如焊接工藝,先由焊接技術人員擬定方案,然后焊接試板,最后進行各種試驗評定工藝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b、過程能力及其指數測定
在制造業,一般將產品生產過程的過程能力稱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反映了該工序在人、機、料、法、環、測受到管理和控制時的實際加工能力。一般將工序能力定量表示為B=6,總體標準偏差。工序能力指數用來定量描述工序能力能否達到產品規定的要求。以產品質量特性值為雙向公差的工序能力指數CPK的計算公式為例,T為規定的上下公差界限的差值,S為樣本標準偏差,為規定上下公差的分布中心與實際則量公差中心的偏移值。
非定量過程的過程能力指數(或工序能力指數)CPK的計算公式為:
CPK=過程結果的評定/過程所策劃的目標
計算過程能力和過程能力指數,要收集、整理有關該過程質量特性值的數據,所以需要運用統計技術。加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數計算方法有試切渚SCAT法。前者需要較多數據,后者需要的數據較少。
計算出CPK后,就能評價過程滿足產品規定要求的能力了。
當Cpk>1時,過程是穩定的。當CPK<1時,過程處于不穩定狀態,容易出現不合格。這時,必須分析原因,采取糾正措施以提高過程能力。
c、首件檢驗
每一批產品在加工每一件時,對每一個加工過程都要進行檢驗,以有效防止成批產品出現不合格。相對于工序能力指數測定而言,這種監視和測量方法只是初步鑒定過程的能力,通常還要安排中間抽查和完工檢驗。
3、統計過程控制
這種方法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采集數據,制成控制圖,以及時發現過程失穩的征兆,及時采取糾正措施消除不穩定因素。該方法將證實過程能力、報警和采取糾正措施緊密結合起來,對確保產品符合性作用重大。
4、產品驗證
通過試生產一件樣品,證實這種產品設計文件、工藝安排的合理性和過程能力不是少企業采取的做法。
還有許多進行"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方法,如過程有效性評價、工藝紀律檢查等。
友情鏈接:
Copyright?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1088590號
技術支持:萬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