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認證與質量認證和質量檢驗的區別是什么?
質量檢驗是通過測試一個產品的性能指標來證明該產品是否符合一定的質量標準。質量認證是評審該產品的生產過程或工藝流程是否合理或符合一定的標準或指南,與產品質量無關。森林認證是評審森林經營和生產流通過程是否符合特定的要求,與所生產木材的質量無關。

森林認證審核的主要程序
森林認證是由獨立的認證機構進行審核。認證機構組織主審員和當地專家組成審核組,依據森林認證標準進行評估,并在審核過程中征求有關利益方的意見。各體系的認證程序不完全相同,一般包括以下步驟:申請;預評估;主評估;同行評審;認證決定并頒發證書;年審。如果通過認證,就可頒發認證證書,證書有效期一般為5年,每年進行一次年審。主要過程如下:
(1)準備與申請。森林經營單位應根據市場的需要確定是否開展森林認證,并選擇哪種體系的認證。最好先根據認證標準對本單位的森林經營情況進行內部評估,確認基本達到認證標準的要求,即可向認證機構提出申請。應選擇信譽度較好,收費較低的認證機構。
(2)預審(考察)。此程序是可選的,其主要目的是使認證機構初步了解申請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確定森林認證是否可行。認證機構派審核員對申請認證的林地進行考察,找出現有森林經營狀況與FSC標準的差距,并提出對認證審核的建議,以避免直接開展主評估不能通過產生的風險。主要的審核方法包括現場考察、文件審查和相關方咨詢。
(3)主審。審核組按照標準對森林經營績效進行全面地評估和審核,審核采用抽樣方法進行。其程序與預審基本相同,包括文件審核、野外考察及利益方訪談三種形式,只不過審核的內容比預審更為具體、準確。根據審核發現,審核組根據滿足標準的程度,撰寫審核報告,提出主要不符合項和次要不符合項。主要不符合項需在認證證書頒發前予以糾正,出現次要不符合項可頒發證書,但需在認證有效期的一定期限內予以糾正。
(4)同行評審。審核組撰寫的報告要提交給森林經營單位審閱,森林經營單位可就某些錯誤或疏忽的信息或結論進行澄清。為了確保審核報告的可靠性,審核報告和相關文件資料還需交給由3名獨立專家組成的審核(或復查)小組審閱。
(5)認證決定。認證機構的決議委員會將根據審核報告和同行評審專家的意見對是否通過認證作出最后決定。如果批準,則頒發認證證書。森林經營單位可公布認證的消息,并申請認證標志。
(6)監督審核。為了確保被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的森林經營狀況持續符合認證標準,認證機構要對其經營活動開展定期監督審核,一般每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