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網站地圖發布者: 沃博 時間:2022-09-12 18:10:23
L7.1.1在對產品實現進行策劃時,供方必須確定所要求的原料驗證、確認以及產品接收準則;
L7.1.2在對產品實現進行策劃時,供方必須確定所要求的產品包裝、防護、標識、標簽、運輸方法和標準
L7.1.3先期產品質量策劃
L7.1.3.1為了符合LG Sourcing的期望,供方必須制定并執行先期產品質量策劃 (APQP)過程。供方必須組成跨職能團隊,以準備新產品或變更產品的生產。這些團隊必須使用適當的技術,以滿足這些要求。對這些要求的其中一個來源,則是先期產品質量策劃和控制計劃 —APQP參考手冊對于實現該目的的類似技術,則可以接受。
L7.1.3.2團隊行動必須包括:
a)特性的制定/最終確認
b)FMEA的制定與評審(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參見4.1.6)
c)措施制定,以減少潛在失效模式(具有高風險優先數)
d)控制計劃的制定與評審
L7.1.4關鍵產品/過程特性(KPC)
L7.1.4.1供方的過程控制指南和類似文件(例如控制計劃、FMEA、作業指導書等)必須說明哪些過程步驟影響特殊特性/關鍵產品/過程特性(KPC)。
L7.1.5產品安全
L7.1.5.1對于供方的設計控制要素和過程控制政策與規范,必須確保謹慎并考慮產品安全。供方必須增進相對于供方產品的內部安全考慮意識。
L7.1.6過程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過程FMEA)
L7.1.6.1過程FMEA必須考慮到所有特殊特性/關鍵產品/過程特性(KPC)。必須努力改進過程,以實現缺陷預防,而非缺陷檢測。對于完成FMEA的指南,可參考潛在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參考手冊
L7.1.7防止錯誤
L7.1.7.1在對流程、設施、設備和工模具進行計劃期間,供方必須利用適當的防錯方法。
L7.1.8 質量/控制計劃
L7.1.8.1對于所供應的產品,供方必須在系統、子系統、成分和/或材料級別,制定適當的控制計劃。
L7.1.8.2控制計劃必須包括控制計劃表中所要求的信息。
L7.1.8.3對于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產品/過程特性、過程控制、試驗和測量系統,控制計劃必須將它們形成文件。供方必須利用跨職能團隊,以制定控制計劃。跨職能團隊一般包括設計、制造、工程、質量、生產和其他適當人員。如果適當或要求,也可以包括分包商人員和客戶人員。
L7.1.8.4 對于以下任一情況,必須對控制計劃進行適當的評審和更新:
a)產品發生改變
b)過程發生改變
c)過程變得不穩定
d)過程變得不合適
e)檢驗方法和頻率等出現改變
L7.1.9 標準樣品過程
L7.1.9.1供方必須計劃并完全遵守標準樣品過程文件中的所有要求。
L7.4.1.1供方必須制定并保持供應商/分包商資格評定過程,以保證符合以下要求。
L7.4.1.2供方必須執行供應商/分包商發展計劃和資格評定過程,以確保所提供和轉包的材料和產品的質量。
L7.4.1.3供方必須執行一項計劃,可要求供應商/分包商100%按時交付。
L7.4.1.4供方必須執行一個系統,以監控供應商/分包商的交付績效,并在供應商/分包商績效不符合期望時,可要求采取書面糾正措施。
L7.4.1.5供方必須通過視為可靠的任何方法,保證所采購產品的合格性。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供應商/分包商先前績效、經證明的生產過程能力(能力指數CpK ≥ 1.33,理想值為 CpK ≥1.67)、產品和過程檢驗/試驗等。
L7.5.1.1 場所維護:
L7.5.1.1.1 供方必須對其場所進行維護,以保持有序和整潔,并適合所生產的產品。供方必須確保采用5S活動,以保持生產區域的秩序和整潔。
L7.5.1.2 預防性維護:
L7.5.1.2.1供方必須確定關鍵工藝設備,提供適當的機器/設備維護資源,并建立有效并且計劃的全面預防性維護系統。該系統至少必須包括:
a)說明計劃性維護活動的程序
b)計劃維護活動
c)規定設備、工模具和量具的包裝和防護的程序
d)關鍵生產設備的更換零件的可獲性
e)維護目標的建檔、評估和改進
L7.6.1校準:
L7.6.1.1必須利用經培訓和合格的量具校準人員、經認證的外部校準服務機構或原始設備制造商,執行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校準。
L7.6.1.2 測量系統分析(MSA):
L7.6.1.2.1必須進行適當的測量系統分析(MSA)統計研究,以分析測量系統的變化。這些MSA研究適用于所使用的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以測量關鍵產品/過程特性(KPC)、影響產品/過程質量的特點或其他系統,包括變量和屬性測量系統。
L7.6.1.2.2變量測量系統分析(量具的可重復性和再現性(GR&R))的驗收標準如下:
● ≤ 10% — 測量系統可接受
● >10%與< 30% — 測量系統可能可以接受或可能要求采取糾正措施,具體取決于試驗重要性、所涉及改進的成本等
● ≥ 30% — 測量系統不可接受,并要求在驗收之前或重復研究之前,采取糾正性措施。
L7.6.1.2.3屬性測量系統分析(量具的可重復性和再現性(GR&R))的驗收標準則是對所有樣品達成100%協議。
注:對于測量系統分析的指南和更多的具體信息,也可參考其他ISO文件。ISO / IEC 17025:2005提供了一般信息。測量系統分析參考手冊提供了執行測量系統分析的具體細節。
L8.2.2.1內部審核必須涵蓋所有班次,并且每年至少執行一次。當發現了內部和外部不合格性或收到了客戶投訴時,應增加內部審核的頻率。
L8.2.2.2供方:
a)必須實施其自己的審核計劃,以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注:第三方審核不應視為供方審核計劃;
b)必須由高級管理人員評審所有的審核結果,實施適當的改進,并保留所作出決定的記錄。
L8.2.3流程的監控和測量
L8.2.3.1流程監控:
L8.2.3.1.1對于負責過程操作的所有人員,供方必須編制并保持過程監控文件(例如:檢驗和試驗程序等)和作業指導書。在工作場所,必須可以使用這些指導書。在需要時,應可以獲取作業指導書,而不會影響操作員正在執行的工作。
L8.2.3.2 過程變化:
L8.2.3.2.1供方必須保存過程變化、有效日期和批準的記錄。鼓勵為了促進持續改進所進行的變化。對于可能影響產品完整性、安全性、質量或原料的過程或產品變化,必須在實施前,報告LG Sourcing。
L8.2.3.3轉產:
L8.2.3.3.1當執行作業條件設定或轉產操作時(例如每一工作的起始運行、材料變化、作業變化、兩次運行之間的顯著延時等),供應商必須對作業條件設定進行驗證。對于控制計劃和/或檢驗說明中所包括的所有屬性,該驗證必須至少為3件完全符合的產品。強烈推薦與標準樣品和末件產品進行周期對比。
L8.2.3.4統計技術:
L8.2.3.4.1對于確定、控制和驗證過程能力和產品特性所需的統計技術,供方必須確定該需求。
L8.2.3.4.2供方必須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程序,以實施和控制所確定的統計技術的應用。
L8.2.3.4.3在先期產品質量策劃(APQP)期間,應為每個過程確定統計技術(如適用),并必須包括在檢驗計劃(控制計劃)之中。
注:對于可接受的統計技術及其應用之指南,供方可參考ISO/TR 100017:2003。本文件的參考文獻列出了與特定統計技術使用相關的文件。關于統計過程控制(SPC)的更多信息,可參考統計過程控制參考手冊
L8.2.4產品的監控和測量
L8.2.4.1供方必須保證產品可持續符合質量要求和預期功能。
L8.2.4.2 關鍵產品/過程特性:
L8.2.4.2.1供方必須確定、限定、記錄并規劃關鍵產品/過程特性 (KPC)之測量、控制和改進。當LG Sourcing要求時,供方必須提供文件,以證明符合這些要求。
L8.2.4.3過程監控和能力:
L8.2.4.3.1供方必須具有一個過程,以識別、記錄和了解關鍵產品/過程特性,并能夠證明對于這些關鍵產品/過程特性及其他產品和工藝參數,是一個在統計上具有穩定性的過程。一旦投入生產,必須至少使用30件樣品,以確定能力。該樣品必須至少從3個不同的生產批次中選取,并在符合實際的情況下應占有盡可能多的過程變化類型。對于所要求的這些關鍵產品/過程特性及其他產品和過程參數,必須符合并保持Cpk≥1.33。理想值為Cpk≥1.67。對于CPK<1.33的所有KPC和過程,必須具有一個持續改進計劃和**糾正行動計劃。對于CPK<1.67的所有KPC和過程,必須具有一個持續改進計劃和充分加強的控制計劃/檢驗計劃,以防止不合格產品的發運。
L8.2.4.3.2.對于所要求的所有關鍵產品/過程特性及其他產品和工藝參數,供方必須保持統計過程控制(SPC)圖。重大過程變化或事件必須在控制圖中進行當記錄。
L8.2.4.4標準樣品:
L8.2.4.4.1供方必須生產可代表預期產品的兩(2)個標準樣品,并應符合所有規定的驗收標準。其中一個樣品應保存在供方場所,并用于產品驗證之目的。另一個樣品應提供給LG Sourcing質保部門,并出于評價和對比目的而保留。
L8.2.4.4.2供方必須定期將生產樣品與所保留的標準樣品進行比較。供方必須保證所生產的產品是相同的,并且與標準樣品相一致。供方必須保證標準樣品的質量在保存期間不會受到影響。
L8.2.4.5控制計劃的使用:
L8.2.4.5.1對于當前生產的檢驗,供方必須提供所限定的并形成文件的檢驗和試驗計劃(即控制計劃)。
L8.2.4.6 最終審核要求:
L8.2.4.6.1供方必須對包裝的成品以適當間隔時間進行審核,以驗證其符合所規定的所有要求(例如產品、包裝、標簽、內容等)。
L8.2.4.7 年度試驗要求:
L8.2.4.7.1除非LG Sourcing另有書面指示,否則所有產品必須由LG Sourcing所批準的經認證的第三方試驗室進行年度測試。
L8.2.4.8法規遵守性:
L8.2.4.8.1供方必須保證遵守適用的國際、國家、地方和LG Sourcing法律和法規要求。
L8.2.4.8.2對于與任何法規標準、行業標準或國家認可產品清單(例如UL、CSA、美國標準等)相關的所有產品聲明或性能聲明,供方必須保證通過了由LG Sourcing批準的第三方測試實驗室的認證。在要求的情況下,供方必須向LG Sourcing提供此類證據。
L8.2.4.9 LG Sourcing預期產品使用:
L8.2.4.9.1供方必須具有一個過程,以確定和了解產品的最終使用期望和功能。應確定主要特點(并根據過程評估部分,進行控制)。
L8.3.1產品偏離:
L8.3.1.1當產品或過程與當前批準的產品不同時,供方必須事先取得LG Sourcing授權。對所批準的產品(符合標準樣品)的任何更改,在發送之前,必須獲得LG Sourcing的批準。如果要求進行最終PO檢驗,應在PO檢驗期間,將該提前批準提交給第三方檢驗員。
L8.5.1.1持續改進:
L8.5.1.1.1供方必須持續提高可使所有客戶受益的質量和服務(包括時間和交付)。必須在供應商的組織內充分實施持續改進的理念。該持續改進理念必須延伸到產品特性,并關注于關鍵產品特性(KPC)。
L8.5.1.1.2供方必須提供一個可持續改進成本的系統。
L8.5.1.1.3持續改進的可能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 控制圖/SPC
● 六西格瑪/試驗設計(DOE)
● 百萬分率(PPM)缺陷率
● 價值分析
● 基準法
● 防止錯誤
● 預防措施
L8.5.1.2過程績效行動計劃:
L8.5.1.2.1對于在可靠性、可接受能力(CPK≥1.33)和績效方面已經過證明的過程,供應商必須制定一項優先行動計劃,從而對這些過程進行持續改進。對于具有不可接受之能力(Cpk值<1.33)或績效的過程,則要求采取糾正措施。
L8.5.2.1糾正措施的程序必須包括:
a)客戶投訴和產品不合格報告的有效處理;
b)與產品、過程和質量體系相關的不合格原因的調查,以及調查結果的記錄;
c)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需要的**性糾正措施的確定;
d)控制措施的應用,以確保**性糾正措施的采取和有效性
e)臨時遏制的評估與措施,以確保供方場所的不合格品(例如在制品、成品等)得到識別和遏制,從而防止向LG Sourcing發貨??赡軙筮M一步遏制措施。
f)如果適用,供方必須采用**性糾正措施和控制措施,以消除其他類似過程的不合格原因。
L8.5.2.2 糾正措施的技術:
L8.5.2.2.1可能的糾正措施的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 根本原因分析
● 魚骨圖
● 五問法
● 自由討論
● FMEA
L8.5.2.3 糾正措施的報告:
L8.5.2.3.1必須向LG Sourcing報告所有的**性糾正措施。所有供方必須在糾正措施報告中包括至少以下內容:
a)項目號與描述、發生日期、狀態和解決日期
b)供方聯系信息
c)綜合的問題說明
d)實施并驗證的臨時遏制措施
e)限定和驗證的綜合根本原因分析
f)限定和驗證的糾正措施
g)所實施的**性糾正措施
h)所采取的系統措施,以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8.5.3預防措施
友情鏈接:
Copyright?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1088590號
技術支持:萬迪網絡